產業是園區發展的根本,產業的集聚集群是市場選擇和主動規劃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做好產業的頂層設計。制定園區的產業規劃,需要認清產業集聚的邏輯和產業集群的規律。基于多年的產業規劃咨詢實踐,東灘智庫總結了“集群、生態、安全”三大產業規劃理念。
一、產業規劃的集群理念
園區發展關鍵在于產業,產業發展關鍵在于集聚。產業集群并不是企業的簡單集聚,而是以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協作為基礎,具有競爭和合作關系的企業及相關機構不斷在空間上集聚的結果。產業集群突破了企業和單一產業的邊界,具有要素共享、規模效益、產業配套等優勢,既有利于企業發展,又有利于提高整體的產業競爭力,因此園區的產業規劃首要關注集群化的理念。
產業規劃的集群邏輯
根據園區產業集群的不同特征,又可以分為鏈條式集群、模塊化集群和融合性集群,下面分別探討一下。
1、鏈條式集群
鏈條式集群是基于特定的產業鏈而形成的上下游鏈式關聯集群。一般以產業鏈上多個環節或整條產業鏈為架構,企業之間存在明顯的上下游關聯,當某個環節的企業出現競爭優勢時,將會帶動其他相關企業的發展。鏈條式集群適合于鏈條較長、上下游企業關聯較大的產業,以化工、裝備制造等產業最為典型。
規劃鏈條式集群要做到:首先,對特定產業鏈進行詳細的解構分析,繪制清晰的產業鏈節點圖,并標注各個環節的代表性企業;其次,應定位可以作為園區產業切入點的產業鏈環節或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鏈環節;最后,評估園區產業優勢環節對其他環節的帶動性和依賴性,對帶動性較強的環節可依托市場的力量吸引相關企業集聚,對于依賴性較強的環節園區應主動出擊,招引相關的企業入駐。
2、模塊化集群
模塊化集群是基于產業鏈的某個環節而培育發展的產業集群,它通過共享某些資源(如資本、技術、信息、平臺等),自然分解成一些固定的模塊,分別集中資源設計、制造特定的產品,然后在行業間展開協作。模塊化集群建設以同種類型的企業為基礎。大量同類企業因其產品的檔次、品種、款式的差別化與多樣化聚集到一起,使得產業鏈的某個環節模塊化發展,并且帶動相關的配套產業及服務業的聚集和產生,進而形成較大規模的產業集群。當前,產業鏈分工越來越細化,專業的、特色的模塊化集群將大規模的出現。
模塊化集群適合于產業鏈條較短,集群內部企業間平行的共性需求較多的情況。規劃模塊化集群應首先對該模塊的特征進行重點分析,研究相關企業的生產特點、投資特性以及共性需求,然后根據集群企業的特性打造標準化廠房、技術平臺、資金平臺等生產載體,改善園區的投資環境、提高園區的服務質量,從而促使相關企業集聚發展。
3、融合性集群
鏈條式集群和模塊化集群并非嚴格的涇渭分明,也可以基于某種特定的資源要素實現交叉從而形成一種產業跨界融合性集群,某些特殊的產業集群甚至可以實現一、二、三產業的大融合,如葡萄酒產業集群,基于特定的氣候及土地資源,形成了葡萄種植、葡萄酒加工、葡萄主體旅游相結合的跨產業集群。顯而易見,混合化集群疊加了鏈條式集群和模塊化集群的雙重屬性,可以實現更大的體量與規模,從而產生更具影響力的集群效應。
再如大健康產業園區,一是健康農業、生物醫藥、醫養服務業三產融合發展形成產業閉環,典型如依云小鎮、格拉斯小鎮等,實現了中草藥、水資源等健康資源驅動的三產聯動模式;二是由技術驅動的生物醫藥與醫養服務聯動的融合性集群,典型如日本靜岡醫藥谷、上海醫谷、成都國際醫學城等。
二、產業規劃的生態理念
產業規劃的生態理念,緣起于生態經濟和循環經濟理論,產業系統代謝是連接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的重要紐帶。傳統的產業生態化主要指產業之間的耦合關系,包括產業之間副產品的再利用、能源和資源的循環利用等,后逐步演化出產業生態圈和產業生態群落等理念。東灘智庫根據產業規劃的特殊屬性,對產業生態化的概念進行了延伸,具體包括產業鏈條生態化、產業結構生態化和產業環境生態化三個層面。作為產業發展的空間載體,園區的產業需要生態化發展,因此按照生態化理念編制園區產業發展規劃至關重要。
1、產業鏈條生態化
產業鏈條生態化屬于循環經濟的范疇,即在園區的產業鏈條中,上一環節的副產品或廢棄物是下一環節的能源或工業原料,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達到節能減排、生態環保的目的。規劃生態化的產業鏈條關鍵在于對產業生態鏈進行準確分析,明確各個產業環節的能源、原材料來源以及副產品、工業廢棄物的去向,并最終進行合理的匹配。
東灘智庫在編制鹽城鹽田綜合開發利用總體規劃時,遵循產業鏈條生態化的規劃理念,以煤儲配中心項目和火電項目為基礎,針對基地發展不斷增加的用水需求,通過大量的產業生態研究,設計了一條集煤炭供應、電力供應、海水淡化、鹽化工于一體“煤電水鹽一體化”的生態產業鏈。
煤電水鹽一體化產業鏈示意圖
2、產業結構生態化
產業發展具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因此園區產業規劃要在尊重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打造一個產業生態系統,該系統既包括主導產業,又包括配套產業,還應包括配套服務產業及產業平臺等,其中主導產業、配套產業的確定需要建立在科學的產業篩選和產業專題研究的基礎之上,配套服務產業及產業平臺是主導產業及配套產業的延伸,對園區產業發展起到支撐作用。生態化的產業結構可以促進各個產業之間聯動發展,有時甚至可以促進一二三產實現相互聯動。
東灘智庫在為江蘇如皋生物科技產業園做產業規劃時,綜合考慮園區發展條件和產業機遇,經過大量的產業研究,篩選確定了以生物制藥(肝素類藥物、抗衰老藥物、銀杏類藥物)和功能食品(特殊膳食食品、抗衰老食品、治療性保健品)為主導,以醫療器械、生物農業為輔,以科技研發、健康服務為配套服務,并搭建生物科技企業孵化基地、長壽研究中心、生物科技產業加速器等產業平臺的生態化的產業結構體系。
如皋生物科技園產業生態系統示意圖
3、產業環境生態化
園區的產業并非一個孤立的集群,為避免出現產業孤島效應,園區產業應融入園區所在區域的產業體系,增加與周邊產業集群的互動性,在與周邊產業共同塑造一個區域大生態生存系統的同時,達到產業環境生態化的效果。
東灘智庫在為廊坊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做產業規劃時,基于園區及周邊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基礎和發展環境,結合當地相關產業層次較低以及園區有科技型研發檢測項目入駐等問題與機遇,確定了以研發檢測為核心、汽車電子等高端制造為重點、科技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在帶動周邊地區產業升級的同時,與周邊地區共塑區域大生態生存系統。
三、產業規劃的安全理念
園區的產業繁榮可表現為相關企業的不斷集聚、相關產業的高速發展及高效益產出,而企業外遷或倒閉、產業衰退則能看出園區不景氣的端倪。產業安全是園區持續發展的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在編制園區產業規劃時,產業安全化是不得不遵循的規劃理念。東灘智庫認為可以從企業根植性、產業層次性和技術創新性等三個方面來規劃產業集群的安全化。
1、企業根植性
企業根植性是產業能夠在園區持續發展的保障。目前各地園區產業集群眾多,但大都屬于嵌入型集群,企業之間缺乏聯系,這種產業集群往往落地不生根,缺乏根植性,難以形成產業持續的生命力,市場稍有波動便會出現“樹倒猢猻散”的局面。
在編制產業規劃時,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增強企業的根植性:首先,強化企業之間聯系,積極推動本地的社會文化與外來經營方式和理念的融合,促進投資者與本地生產者之間在生產、服務等多方面進行交流;其次,加大企業培育力度,無數的經驗已經證明本地培育孵化的企業根植性最強,因此,園區應在資金、政策、服務等方面加大對本地企業的培育力度;最后,改善企業經營環境,良好的企業經營環境是吸引企業投資并增強其根植性的重要因素。
2、產業層次性
在園區產業規劃編制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產業生命周期的發展規律,選擇恰當的產業組合體系。既要立足于當前的產業基礎,確保區域發展的根基,獲取區域發展的能量;又要積極謀劃未來的產業發展,布局有發展潛力的新產業,確保區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產業規劃要有時序安排,長短期結合發展,從而形成基礎型產業、戰略型產業、機會型產業的層次體系。
基礎型產業是指當前階段在區域經濟體系或某一具體產業中占據較大比例,貢獻較大產值和財稅,起到基礎支撐作用的產業門類。戰略型產業是當前階段在區域經濟體系或某一具體產業中比例份額并不占據優勢,但市場前景較好并能夠快速成長,具有成形且可行的業務模式的產業門類。機會型產業是當前階段在區域經濟體系或某一具體產業中暫未發展或初步涉及,但具有巨大的成長潛力,市場風險較高,尚沒有成形的業務模式的產業門類。
園區產業層次性示意圖
3、技術創新性
產業的發展如同人的生命一樣,存在著客觀的生老病死規律,每個產業都要經歷由成長到衰退的演變過程,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這一進程一般分為初創、成長、成熟和衰退等四個階段。技術創新是在產業進入成熟階段后為防止其邁入衰退期而進行的變革,也是對已經進入衰退期的產業進行的“挽救”。根據產業生命周期理論,進入成熟期的產業雖然仍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但增長率明顯降低,市場開拓受阻,這時園區的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到產業發展已經放緩,需要注入新的血液才能讓其重新煥發活力。
至少可以從三個層面促進園區產業加速技術創新進程:首先,組建主體多樣化的創新團隊,如招引創新型人才、孵化創新型企業、引進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研發中心、組建產學研相結合的研發機構等;其次,構建功能多樣化的技術創新平臺,圍繞研發產業鏈,從研發、小試、中試等環節構建技術創新平臺,如數據共享中心、技術促進中心、中試基地等;第三,出臺支撐多樣化的創新政策,從人才招引、項目審批、創新補貼等方面出臺創新鼓勵政策。